目前看来,国内的企业已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换个活法。
此外,还存在光伏产业内外缺乏有效交流互动、自律能力不强等现象,影响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前10家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我国占据4席。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光伏产业相关环节特别是多晶硅行业也已经暴露出投资和产能规模过快增长、重复建设趋势增大等需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国外企业纷纷加大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技术持续进步,均对我产业后续发展形成较大竞争压力。(二)支持国内市场加快启动,巩固扩大国外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订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抓紧落实各项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支持国内市场加快启动,积极稳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随着已建成项目逐渐达产,预计未来2年内,我国自主生产的多晶硅即可满足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需求,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的重要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光伏产业逐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00年我国采用的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到2009年国内产量已达2万多吨,形成约占世界市场20%的良好态势。欧洲鼓励发展太阳能,大致通过可再生能源馈电税收返还(Feed-intariff)这项补贴加以支持。
有分析师说,世界各地的投资商都纷纷来到西班牙建设太阳能电站,甚至生物学家也加入了这一行业。一些成熟健全的企业熬过了这段困难时期。有专家预计,意大利可能将是第一个实现太阳能发电无需补贴的国家。慷慨补贴导致非理性繁荣近期的《纽约时报》就特别报道了西班牙普尔托努(Puertollano)这座城市太阳能电站建设的盛况。
调整之后产业发展更健康研究欧洲太阳能市场的分析师德丽娜说:整个产业从西班牙教训中获得到了很多。由于需要购买大量新设备,开发新技术,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昂,因此需要政府补贴。

事实上,尽管普尔托努的太阳能产业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但这座传统能源逐渐枯竭的城市重新获得了生机。如今返过头看,西班牙政府提供的补贴实在太高了。普尔托努失业率曾经高达20%,人口一度大量外流。意大利光伏工业协会主席格特·格林姆斯说:我们必须对太阳能发电上网补贴政策促进市场的增长幅度予以更严格的监控。
不过,随着一批低质量、设计低劣的太阳能电站不断涌现,西班牙政府开始意识到他们势必被迫无限期地补贴其中许多电厂,而他们渴望有效生产绿色能源的美梦可能无法真正实现。而在化石能源逐渐枯竭的当今世界,人类比以往更加热爱阳光。而德国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则比较高,达到每度53美分,但预计到今年夏天至少需要下降15%。由于太阳能清洁安全、取之不竭,很多国家将目光投向了清洁的太阳能发电,西班牙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全球范围内,我们将逐渐有一个相似的市场,全球太阳能市场都会增长,太阳能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将更加全球化。

当补贴太高时,就会有太多的投机商涌入市场。2008年,西班牙2500兆瓦太阳能电力实现并网。
从太阳推动我们前进的宣传标语中,可以想象太阳能在普尔托努的热度与魅力。她注意到,自那以后,其他国家设定的补贴更低,同时对太阳能电站建设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由于政府对太阳能产业实行高额补贴,西班牙太阳能产业风生水起,大量的太阳能电厂在短时间内迅速涌现。太阳能电池板厂商Siliken可再生能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公司通过关注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海外市场,以及涉足太阳能支持服务行业,从而实现扭亏为盈。由于西班牙的大幅补贴政策,该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太阳能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于是,即便最没有效率、设计粗糙的电站也能获得利润,投机于是充斥其间。
然而,由于设计不良、或者所在地光照不足等等,许多仓促建立的太阳能电站根本无法与传统电厂进行竞争。格林姆斯说:我认为2010年太阳能产业会有良好的发展,并且产能过剩问题也不会明显。
失业率尽管高达10%,但比起以前的20%还是下降了一半任何产业的发展,重要的是在各个环节上取得平衡,这样才能健康发展,不至于受制于人。
当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的光伏产业从生存于夹缝市场一跃拥有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而其中,买回补助一直是德国光伏产业成功的核心,而且将持续成为推动德国太能装置的驱动力。
日本的成功可归因于,政府在太阳能创新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注意了公共投资的协调性——不止对研究和发展进行资助,而且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在部署的早期便投入努力。这一项目在2004年后结束,10万个并网的太阳能屋顶被成功安装。另一方面,日本已成功地实施了一套太阳能发电与其它发电方式进行竞争的政策,并停止了对太阳能的资助。通过一系列的政府资助和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和部署,日本在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上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千屋顶计划被证明大获成功,2000年德国政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太阳能买回补助的比率。虽然两个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但两者都可为我们提供借鉴。
一工程两项目在东半球,日本经济产业省在1993年开始实施新阳光工程,努力建立日本本土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国内的太阳能市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如果安装的光伏系统输出小于5万千瓦,每个参与者将获得每1千瓦6230欧元的贷款。
它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在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上进行持续公共投资。从千屋顶计划到买回补助20世纪70年代,德国面临着能源价格飞涨的困局。
这一计划意在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新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日本经济产业省运用各种措施和项目,发展本国的光伏产业和容量,包括新阳光工程、5年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计划和住宅光伏系统推广计划。不久,日本结束了对屋顶系统的政府资助。这标志着政府将开始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巨额投资和部署,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的光伏产业。
此时,日本已拥有多家世界顶尖的太阳能公司。1991年,政府为每位安装太阳能屋顶的住户提供补贴。
持续的石油危机冲击着整个欧洲,能源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政府似乎已经步入正轨,正向着将30%的日本的屋顶上配备太阳能设备的目标迈进,而且正在逐年削弱直接补贴的力度。
到2005年,安装成本下降到2万美元,光伏产业具备了和日本国内其他能源发电竞争的能力。从1000到10万个屋顶,德国政府希望进一步降低光伏产业的成本,并邀请私人公司进入。 |